外语部直属支部书记兼主任 朱春梅
徐州医科大学外语部,是学校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。我们深耕“外语+医学+思政”特色沃土,坚持以语言为坚实桥梁,以育人为根本使命,致力于培养兼具深厚家国情怀、宽广国际视野、精湛专业素养与卓越跨语言、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新时代医学英才。

一、三年来的工作成效
1.立德树人。建成校级示范课程1门、示范课5节,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题5项。为藏族及小语种学生定制课程,开展四六级辅导与医学口语工作坊,助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。培育师德标兵1人、"心目中好老师"4人,形成教书育人协同生态。



2.教学改革。强化本科教学基础地位,医学英语教研室获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,建立三级督导体系,完成所有课程的线上开发。获省级微课大赛三等奖1项、校级教学奖项12项,数智课程建设立项1项,形成了"语言+医学+思政"的特色课程教学模式。


3.制度保障。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;投入专项资金升级改造语言实验室;引进外籍教师。


4.实践育人。竞赛成绩显著,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27项,其中"外研社·国才杯"获国赛银奖1项,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16项。

获奖年份 |
姓名 |
学院 |
类别 |
奖项 |
2024 |
俞智阳 |
麻醉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4 |
王锦苹 |
麻醉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4 |
郑聿韬 |
口腔医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4 |
孔子予 |
口腔医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4 |
秦雨涵 |
第一临床医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4 |
程淡远 |
麻醉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4 |
吴华 |
麻醉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5 |
杨奕涵 |
口腔医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5 |
孔子予 |
口腔医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2025 |
陈琪欣 |
第一临床医学院 |
C类 |
国家级特等奖 |
二.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
1.宣传动员:成立专项领导小组,制定《外语部审核评估工作方案》,多渠道宣传动员,营造全员积极参与氛围。

2.自评自建:全面核查近三年教学档案,督导组对核心课程开展听课评课,发现高阶课程资源、数字化教学等方面短板并制定改进方案;完善"制度-监控-改进"质量保障闭环,修订教学质量标准,强化三级责任体系;细化分解任务,召开4次专项推进会落实教学规范化建设;系统整理支撑材料,凝练出外语教学特色;查摆出当前外语教育存在的短板及对教学改革的思考。
三、问题与思考
问题主要体现在:课程建设相对滞后,尚未建成省级一流课程;教学科研成果层次不高,获奖层次大多在校级;师资结构失衡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我们下一步将重点开展以下的工作。
第一,教学改革。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,构建数智驱动型的外语教学新范式;进一步强化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力争建成省级优秀示范课程;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、英语竞赛等语言实践活动。
第二,课程设置。重点建设《医学英语》等特色课程,积极申报省级一流课程,增设《学术英语》等课程;增设人文选修课,提高他们的文化感悟力和实际交际能力。
第三,学生评价体系。构建“知识-能力-素养”、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、个性化与发展性并重的评价新体系。
第四,师资培养。“引育用评”,积极引进高质量人才,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。
结语
面向未来,我们将永葆育人初心,锚定“以本为本”、“四个回归”,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锐意创新,追求卓越,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劲的语言动能。